在線上分享兒童個人資訊和照片的危險

Singapore Data Forum highlights advancements in data-driven solutions
Post Reply
Monira222
Posts: 36
Joined: Tue Dec 03, 2024 9:12 am

在線上分享兒童個人資訊和照片的危險

Post by Monira222 »

身為父母,您希望在網路上捕捉並分享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珍貴時刻。然而,這些社交媒體貼文和線上照片可能會危及您的孩子。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進步,公開的圖像可以被操縱和濫用。透過上傳孩子的照片供所有人查看,您可能會無意中為掠奪者提供材料,以創建虛假的露骨圖像,並使您孩子的安全和隱私面臨風險。雖然社群網路提供了一種與朋友和家人分享快樂時刻的簡單方法,但您必須考慮那些懷有惡意的人如何存取和使用這些資料。

目錄
揭露兒童隱私的線上風險
在公共社交媒體帳戶上傳兒童的個人資訊 美國電話號碼列表 和照片或在網路上公開分享這些資訊和照片會對兒童的安全和隱私構成嚴重風險。戀童癖者和其他掠奪者在社群媒體和網路上搜尋他們可以利用的詳細資訊。

一旦圖像和詳細資訊公開發布,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訪問它們,幾乎不可能完全刪除它們。人工智慧技術允許掠奪者將兒童的真實照片處理成不恰當且令人不安的圖像。這些人工智慧生成的合成媒體被稱為“深度偽造”,越來越真實且難以檢測。

家長切勿公開分享個人身分詳細資料、地點、時間表或照片,以避免這些危險。保持社交媒體帳戶的私密性,並在分享哪些資訊和圖像時要極其謹慎,即使是與朋友分享。對兒童進行網路安全教育,並定期監控他們的線上活動和個人資料。

Image

整體而言,當今網路上過度分享的風險遠遠超過了任何好處。家長可以透過謹慎行事和保護兒童隱私來幫助確保他們的網路安全。在人工智慧能力不斷增強的時代,保持警覺和謹慎至關重要。保護兒童的詳細資訊和影像的隱私和安全性是防止潛在傷害的最佳方法之一。

可怕未來的開始
Deepfake 視訊和音訊生成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日益複雜的合成媒體。這種令人震驚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風險,特別是當這些功能被惡意利用時。

Deepfakes 變得越來越真實,也越來越難以偵測,使得惡意行為者能夠產生合成媒體來進行詐欺、勒索或公開欺騙。

巴克萊銀行估計,到 2030 年,每年身分詐欺事件可能達到 740 萬起。 Deepfake 代表了一種新興威脅,可能導致新形式的身份盜竊和詐欺。描繪個人的合成媒體可用於欺騙線上帳戶、申請貸款或以他人的身分進行其他惡意行為。

當科技產生或操縱兒童媒體時,與 Deepfakes 相關的風險尤其令人擔憂。戀童癖者正在利用人工智慧將兒童的真實照片轉化為性感圖像,使許多年輕的社群媒體用戶處於危險之中。父母在網路上分享孩子的照片時應謹慎行事,並教導孩子網路安全最佳實踐以限制風險。
Post Reply